在九三大阅兵的壮丽场景中,空中梯队的六型第五代战斗机成为焦点,尤其是由歼-16D型伴随的电子战歼击机、歼-20型和歼-35A型战斗机联合构成的混合战术编队,以及由歼-20S领衔,歼-20与歼-20A并驾齐驱的“歼-20家族”,更是备受瞩目。
至于我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所配备的歼-15T型战斗机以及歼-35型第五代舰载机,它们更是象征着我国海军航空兵装备水平的又一次重大跨越,标志着装备代际的更新换代。
颜值与战斗力
在这五款第五代战斗机中,最为出众的第五代战斗机,无疑是我国军队的第二款五代机——歼-35/歼-35A型战斗机。
即便从设计美学的视角审视,此机型的外观设计亦堪称匀称之至。相较于歼-20型战斗机的鸭翼、边条翼与主翼的多翼面耦合布局,其机身横向长度显得更为适中。从侧面望去,其线条流畅,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,无疑是一架极具美感的飞机。
此外,作为2010年代末期设计的机型,歼-35系列战斗机无疑是我国战术飞机中充分吸收技术红利的一类。单从两个细节来看,昨日央视对歼-35A型战斗机所属的某训练单位进行了报道,并展示了大量歼-35A型战斗机进行训练的高清大图,一波接一波。大家不禁发现——歼-35A型战斗机的制造工艺堪称精湛,其机体蒙皮表面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接缝,整体呈现出一种类似灰色大理石的质感。毫不夸张地说,这种制造工艺已超越歼-20型战斗机,甚至可能略胜一筹于歼-20A型战斗机。
此外,歼-35A战斗机,以及先前已公开的歼-35战斗机,在诸多制造细节上同样令人眼前一亮。例如,长久以来备受瞩目的登机梯问题,在歼-20战斗机上因缺乏可折叠式登机梯,以及外场保障需要额外配备专门的登机梯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然而,令人振奋的是,这一愿望终于在歼-35战斗机上得以实现。从其随机可折叠式登机梯的形态、折叠方式,乃至舱门的设计,无不与F-35战斗机如出一辙,可谓高度相似。
歼-35登机梯首次亮相
歼-35配6中距弹
此外,歼-35型战斗机还对歼-15/歼-15T型舰载机的传统外露式折叠机翼转轴进行了革新,转而采用隐蔽式折叠转轴。当机翼折叠到位后,转轴表面被盖板覆盖,这不仅使机体表面显得更加流线,而且显著提升了其低可探测性能。这两个设计上的精妙之处,无疑体现了我国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过程中,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精神,最终将“帝国”摸了个透。
当然,在某种意义上,考虑到歼-35型战斗机卓越的设计与性能,这无疑是帝国寻求的F-35战斗机(笑)。在技术性能方面,歼-35型战斗机展现出优异的机体空重控制能力,广泛运用了3D打印、柔性蒙皮等21世纪20年代崭露头角的先进航空制造业技术。而在战术性能上,歼-35系列战斗机更接近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设计,着重于超音速机动性,强调制空战斗能力,并通过强大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来支撑超视距拦截能力,同时为CCA机型(忠诚僚机)协同空战提供了充分的空间。
毋庸置疑,相较于歼-35系列战斗机,F-35A型战斗机在Block 3版本之前的表现几乎陷入了一条错误的道路,过分侧重于亚音速和跨音速的机动性能,而忽略了空战能力的重要性。加之选用了F-135系列发动机,其超音速机动性并不突出,甚至在超音速巡航方面也受限诸多条件。此外,在Block 4版本推出之前,该型号的AN/APG-81雷达性能已显落后,且未能为CCA(忠诚僚机)协同作战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。
总体来看,F-35虽然在隐身性能方面有所提升,但其部分性能和作战理念仍停留在四代机的水平。尤其在空战理念上,与第五代战斗机时代相比,其空战能力存在一定差距。因此,美国急于对F-35进行改进,力求将其提升至Block 4版本。特朗普等人的对F-35的批评不绝于耳,甚至提出研发双发的大型F-35——这不正是美国版的“歼-35”吗?
FC-31→歼-35
自九三大阅兵圆满落幕,央视正式揭晓歼-35型舰载机和歼-35A型中型多用途第五代战斗机后,围绕FC-31型战斗机的去留问题,历经多年终于尘埃落定,画上了句点。
2014珠海航展首度公开。
这就是——经过三次技术的迭代升级,FC-31型技术验证机已从最初那个仅剩外壳的旧型机,如今看似平凡无奇;逐步演变为第二代,其轮廓初现,空气动力学性能初步确立;再到第三代,其航电系统似乎也已完成配套的FC-31 3.0型技术验证机。FC-31由此实现了从初代FC-31到歼-35的华丽转身。更为难得的是,它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两型兼顾海空、未来可能还将衍生出第三种外贸型号的飞跃。
探究其根本原因,海空军对第五代战斗机的急切需求无疑是关键所在。以海军航空兵为例,面对强敌的F-35B/C型舰载机,显而易见,我们无法仅依靠歼-15T这类四代半战斗机来应对,两者实力差距明显,不在同一等级。隐身性能对战斗机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,我们亟需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代隐身舰载机。鉴于歼-20型战斗机因诸多因素难以作为舰载机使用,采用常规气动布局的第五代舰载机便成为了必然的选择。而且,这项重任理应由在舰载机研发领域经验丰富的北所承担,该所已成功推出了从歼-15到歼-15T,从歼-15S到歼-15D,再到歼-15TD等多种型号,具备不同功能的舰载机,以便使我们与强敌的舰载机实力基本持平。
截至目前,北所的歼-35项目得益于先期预研和技术积淀,以及敏捷的迭代开发,进展颇佳。该型战机的技术水平相较于2000至2010年代的同级对手F-35C型战斗机,明显占据后发优势。此外,歼-35的性能也成功规避了F-35的不足之处,二者在战斗力形成的时间上几乎不相上下。或许明年,我们便能看到歼-35型战斗机在“福建”号甚至“山东”号航母上大规模部署。这一时间点与帝国F-35C型战斗机实际投入战备和执行任务的时间相差无几,我国在海军舰载机第五代化进程中,已与强敌几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实现了弯道超车。
缺乏隐身能力的战术飞机在未来的战场上将难以存活,隐身性能对战斗机的战术优势至关重要。
然而,鉴于装备的多样性和成本考量,我们无法全面配备歼-20型战斗机。进一步地,若歼-35型战斗机仅限于海军舰载机的单一装备体系,其总装备量将极为有限,这无疑会显著提升装备成本。此外,若大规模脉动生产线仅以此负荷运行,亦将导致资源浪费。因此,海军选定歼-35型舰载机后,空军也相应选择了歼-35A型,这一决定便显得顺理成章。
空军三杰:歼-16、歼-20、歼-35
相较于歼-20系列战斗机,歼-35A凭借其先进的航电与火控系统性能,以及卓越的隐身特性,尽管与真正的五代半战斗机歼-20S与歼-20A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,但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歼-20基本型构成优势。此外,歼-35A在性价比和使用可靠性方面均优于歼-20型战斗机,足以胜任在第一岛链内执行区域拒止等任务。
不仅如此,该机与歼-10C、歼-16等四代半战斗机相比,更是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。再结合脉动生产线的生产效率,其装备速度甚至可能超越歼-20,从而能够迅速完成中国空军的装备更新换代,有效满足战略需求。正是这些因素,使得歼-35A型战斗机成为装备中国空军的核心选择。
歼-35配歼-20
根据央视公布的资讯,歼-35A型战斗机在配备方面,极有可能与歼-20型战斗机实施混合编队。一方面,中国空军经过多年基地化改革,使得航空兵部队混编具备了落实的客观条件;另一方面,鉴于歼-20型战斗机早期型号的性能相较歼-35A型存在一定不足,两者混合编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,充分利用歼-20型战斗机优异的机动性和更长的作战半径,以及歼-35A型战斗机更为先进的航电系统。
歼-20战机制型
关于歼-35A型战斗机在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的装备进程,大可不必忧虑。参照歼-20型战斗机的历程,从首飞到正式担负重任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。歼-20型战斗机于2011年进行了验证机首飞,2014年完成了原型机首飞,直至2020年和2021年,我们仍在热议其能否以迅捷如猛禽的敏捷部署方式,在有限的数量下实施全方位机动打击。实际上,该型战斗机的大规模投入运用,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。
歼-20与歼-35参加九三大阅兵。
这预示着,第六代战斗机从首飞至全面量产,进而肩负起核心角色,预计将在2035年左右成为现实。在这长达十年的过渡期内,歼-20与歼-35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同时,鉴于歼-20战斗机投入使用后,歼-16仍将大量配备,歼-35A的性能至2040年亦不会显得过时。
本次关于歼-35及其改进型歼-35A的讨论暂告一段落。现在,轮到我们揭晓胜方VIP的奖励环节了。记得当初大伊万撰写关于FC-31的文章时,有读者留言表示,一旦FC-31投入服役,他将有所行动。六年时光荏苒,FC-31已成功进化为歼-35,并已加入部队,甚至亮相了阅兵式,还受到了央视的集中报道,成为了最为耀眼的五代机。那么,那位读者朋友还在吗?或许该是履行承诺的时候了。
2019年起,终章矣。
配资炒股免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